2. 原料药生产自动化的特点、需求
与现代化的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大规模、连续化、管道化的生产方式不同,我国原料药的生产过程(尤其是生物制药和中药),基本上是采用小规模、单元化、批量化和间歇式的生产方式。目前我国一些医药自动化项目还主要集中在原料药生产方面,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大部分也还主要局限在原料药生产的某些局部单元和辅助系统上(如抗生素发酵;中药提取、浓缩和分离;化学制药的反应、提取和分离;在线消毒和清洗;锅炉等)。另外,目前我们的原料药生产自动化系统大部分还是单元化的,大多数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有些与产品质量有着密切关系的环节的控制问题,并没有引起自动化方面人的重视。虽然目前在国内制药行业中可以普遍见到一些独立和单元化的PID控制或程序控制模式,但实际上它们并不代表是医药行业真正希望的理想控制模式,真正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包括生产和质量管理)密切结合的批控制(Batch Control)才是医药工业自动化底层的最佳的控制模式。控制系统也最好应该是采用模拟量的连续控制与开关量的逻辑控制紧密结合的批控制结构模式,控制软件应该符合IEC6113-3、IEC-61512/ISA -S88和21 CFR Part 11等国际标准和规范。控制系统应用软件的编程语言应该按照IEC6113-3标准,实现5种语言的灵活有机结合(阶梯图LD、功能块FBD、顺序功能流程图SFC、制令表IL和结构化文本)。 和内容